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及时的隔离成为了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充足的隔离病房不仅可以将确诊感染者和疑似患者集中、隔离收治,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同时也可以为患者提供较为专业、舒适的治疗环境,有助于其早日康复。可以说,充足、及时的隔离病房将会为抗击疫情争取更多宝贵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疫情当中,蓝迪国际智库平台企业盈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向重疫区湖北省咸宁市中心人民医院捐赠了15幢由其自主研发设计的3D打印隔离病房,为一线医护工作者和患者解决了燃眉之急。2月12日,在一日之间打印完毕的15套隔离病房,以最真诚、质朴的形式来到了湖北人民身边。与此同时,盈创技术研发团队仍在争分夺秒开发抗击新冠肺炎的系列3D打印建筑产品,如白衣天使休息室、高速公路防疫岗等,并将捐献给有需要的医院和地方。
图为蓝迪国际智库平台企业盈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向咸宁市中心人民医院捐赠的15幢3D打印隔离病房
一、“生态马桶”:避免新冠病毒通过粪便传播
图为3D打印隔离病房配备的生态马桶
2月13日,据科技部消息,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发现提示粪便可能为新冠病毒新的传播途径。因此,妥善处理感染者粪便至关重要。3D打印隔离病房将如何处理患者粪便呢?
对此马义和表示,每一间3D打印隔离病房都精心配备了“生态马桶”,该马桶通过巧妙设计,无需水冲,自动实现大小便干湿分离。“生态马桶”不与外界连通,不会向下水道中排放,因此不会污染外界环境。患者粪便将会被100%回收,利用有机生物菌进行集中分解、处理,非常适合感染患者的隔离需要。
二、“变废为宝”:强度高于传统房屋两三倍
图为由工业固废和城市拆迁的建筑固废加工成的3D打印建筑材料
据马义和介绍,捐赠咸宁市中心人民医院的15幢3D打印隔离病房于一日之内打印完毕,而按照盈创所有工厂的产能来计算,一日最多可打印上百套3D小屋。如此之快速已经突破了人们的想象,那么与传统建筑相比,3D打印建筑真的安全可靠吗?
3D打印建筑所用的材料并非传统的砂石水泥,而是一些所谓的“垃圾”,如工业固废和城市拆迁的建筑固废。通过盈创的专利技术进行杂质分离和黏合后,便可“变废为宝”,这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建造出来的房屋,其强度要高于传统的钢筋混凝土房屋两到三倍。马义和表示,3D打印房屋不仅结实、气密性好而且抗震性能也非常好。目前用于隔离病房的3D打印房屋也可在未来地震等灾害发生时作为紧急避难房屋。因此,用作隔离病房的3D打印房屋是非常牢固可靠的。
三、“随需而变”:具有可持续使用性和广泛使用场景
图为3D打印隔离病房吊装过程
3D打印隔离病房在疫情当中无疑是发挥了一解“燃眉之急”的重要作用,但当疫情结束后,这些建筑又该何去何从呢?3D打印建筑的快捷与高效会不会造成新的空间资源浪费和后续拆迁改建的难题?
对此,马义和向蓝迪国际智库工作人员解释道,由于不需要打地基,3D打印的小型建筑是可以灵活移动的。送往咸宁市的15幢隔离病房就是通过吊车、卡车吊装和运输的,疫情结束后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运送到其他有需要的地方。此外,所有3D打印建筑都可以“回炉重造”,打碎后重新组合,其建筑材料可实现循环、可持续利用。
此外,3D打印建筑生态环保、灵活和个性化的优势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不光是隔离病房,民宿、艺术小屋、公共厕所、公交车站、景观雕塑等都可以轻松实现。
在采访中马义和表示,此次抗疫是全体中国人共同的战斗。盈创将会不遗余力,与全国人民一道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尽己所能为有需要的地方和相关医院捐赠3D打印系列产品,用爱心和奉献回馈社会。蓝迪国际智库将会继续发挥平台的资源优势,挖掘、培育、推介新型全球化和第四次产业革命下的优秀科技企业,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贡献科技力量。